专利实施难的问题由来已久,近年来,高校专利实施率较低等问题频现。解决专利实施难问题不仅成为舆论热点,也成为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
专利实施许可为什么这么难?笔者认为,专利实施许可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专利本身特点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一方面,专利申请及专利技术的特点导致实施专利存在巨大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法律风险。具体分析,实施专利的技术风险是由专利技术方案本身存在的问题所导致,首先,我们国家专利申请原则为在先申请制,申请人为了确保专利权,会在技术研发的早期就尽早提交专利申请,这时候的技术方案大部分还仅是一个设想,距离实施还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由于发明人无法提供实施所必须有的图纸、工艺技术及生产标准等,即使是他人买去也难以实施。其次,部分申请人出于专利布局占领市场的需要,将各种可能的技术方案都申请专利,其中有部分技术方案其实是为了误导竞争对手的,是不值得实施的。最后,能得到转化推向市场的专利技术方案一定不会仅局限于专利说明书中记载的方案,由于专利制度是“公开换取保护”的制度,所以大部分专利文献中并不会公开所有技术细节,专利技术实施过程中还必须依赖于大量的实验数据或专用设备等;加之专利保护有一定期限,企业花了资金和时间开发成功,有可能专利保护期也到了。专利产品的市场风险主要与市场对专利产品的接受程度有关,绝大部分提交专利申请的技术或产品,一般都是超前的新技术新产品,大部分缺乏市场认同,其推广必须依赖于培育市场或等候消费市场的到来,短期内比较难以获得满意回报,这就使得大部分企业对实施专利技术望而生畏。实施专利技术存在的法律风险来源于实施方对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和诉讼风险的了解不够全面。专利保护范围和诉讼风险依赖于专利文件的撰写质量,一个保护范围较小的专利存在被竞争对手绕过设计的风险;一个撰写质量不高的专利很容易被对手无效掉。因此,评价这些风险对于大部分企业和投资方来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来说,存在专利交易的市场还不成熟、信息沟通不畅通、估价难、激励机制不够等一系列问题,同时还存在各方参与者期望过高问题。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愿意参与技术交易的企业非常少,有些企业宁可自己招人甚至挖人研发技术,也不愿采用专利许可的方式。大企业有自己的研发团队,而较少的专利交易市场参与者会使得专利本身的价值无法用市场方法进行评估,这也使得专利实施的几率更小。对于大量专利得不到实施的高校来说,由于缺乏科学的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之其中试环节薄弱以及奖励机制不完善,造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不高,形成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局面。从各方参与者角度来说,政府和社会期望值过高,往往忽略专利布局对于保护市场的作用,过于追求实施率;部分专利发明人,对其发明创造过分自信,在合作方式或成交价格上过于挑剔;而作为专利购买方的不少企业在实施专利时都希望专利能马上就用,不愿承担前期研发成本及后期维护成本,导致个人与企业的专利转化合作更加困难。
自去年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财政部启动了“专利转化专项计划”,近期又依据新修改的专利法落实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在全国部署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主要目的还是为唤醒高校“沉睡”专利,促进专利转化实施。从试点工作安排和各地已经开展的工作来看,着力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拓宽专利技术供给渠道,构建许可专利发布平台;二是推进专利供需精准对接,开展专利技术推送;三是通过资金扶持和政策激励,提高中小企业专利实施能力和意愿。
此外,笔者认为,要想有效解决专利实施许可难题,还需要政府、社会和专利权人、实施企业等方面齐心聚力。在此基础上,各方应从专利本身特点和外部环境两个主要方面入手,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一是在专利创造源头上,提高专利申请与市场结合度,切实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如开展校企协同攻关,既可避免高校传统模式中的研发碎片化、成果转化难、培育模式单一的问题,又避免了企业短期化的产品目标导向、以跟踪模仿为主、可持续创新和颠覆性创新难等问题;同时提高专利文件撰写水平,切实做到保护范围足够大、权利足够稳定,有效避免法律风险。二是在专利信息供给上,除了精准推送和对接外,还需要对专利信息进行定价指导、投资可行性分析、法律风险分析评估;同时需要指导专利权人充分考虑开放许可“一对多”特点 ,放弃“一锤子买卖”索要高价的期望,适当降低许可使用费标准。鼓励专利权人进行阶段性免费许可,探索先试用、后付费等方式,更好激发许可需求方积极性,以合理有效的方式扩大许可收益。三是激发企业实施专利积极性,解决后顾之忧。建议设立专利实施基金,对筛选出的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的专利给予转化资金支持,比如给予部分购买专利和实施专利方必要的设备、实验费等资助。宝鸡市还给达成交易的专利开办专利执行保险,由实施企业行使索赔权,协商银行给实施企业办理专利质押贷款等,这些措施都极大激发了中小微企业受让专利的积极性。(陕西省宝鸡市知识产权局 苟红东)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编辑:晏如)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