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先进个人、青岛市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服务发展中心副主任刘建志
深耕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领域20年,“想到穷尽,干到极致”是他的理念和标准;带领15人团队,在小窗口做出大服务,把小窗口变成大平台……在位于青岛市崂山湾大厦的青岛市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服务发展中心知识产权事业部(原青岛市专利代办处),该中心副主任刘建志从早到晚忙碌不停,他心里装着服务企业创新发展,更时刻心系如何让当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旗帜迎风飘扬。
2002年,刘建志刚来到青岛市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服务发展中心的时候,这个曾经的全国先进集体还是另一番模样。百废待兴之下,刘建志定下了“借船出海,培育需求,亮出旗帜”的目标,创新性地将知识产权服务与援外培训相结合,把青岛市知识产权服务的品牌叫响。“要让大家知道,有事情找我们,好使!”他坚持党建统领,构建起以做“知识产权领域宗旨践行者”为品牌引领的“一二三四五六”党建工作体系,形成了多项支部工作法,带出了一支肯担当、能担当、会担当的过硬队伍。时隔20年,他带领的团队再次成为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先进集体,被山东省委授予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如今,知识产权事业部作为商务部援外研修项目在青岛的唯一承办机构,已有107个国家的665人到此接受过培训。“得益于我们的付出和努力,这项工作为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打下了基础。”刘建志自豪地说。
“不知道去哪里找代理机构,我们有代理机构推荐系统;不了解商标如何起名,我们有商标起名辅助系统。”刘建志带领团队建设起综合一站式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在这里,创新主体需要的知识产权服务几乎都能被找到。建设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时,刘建志和团队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他们通过不断了解创新主体的实际需求,将需求和服务供给形成了有效的对接,用知识产权为创新主体赋能。
做企业的知心人,为企业解决“成长的烦恼”,是刘建志坚守的信条。企业有需求,金融机构有服务,怎样能够让两者对接起来?刘建志认为,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需要用市场化运作解决,贷款风险需要化解和分担,而不是完全转移。为此,他多次召集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保险经纪公司、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进行深入讨论,将银行承担全部贷款风险变为由保险、银行和担保公司三方以6:2:2比例进行风险分担,找到了解决制约银行发放贷款“风控”问题的办法。
目前,知识产权事业部先后帮助242家企业获得贷款439笔,累计使用财政资助资金3563万元,撬动银行贷款15.87亿元,这一专利权质押保险贷款模式被保监会命名为“青岛模式”。
牢记曾经创业的艰难,现在的刘建志坚持把优秀做法传承下去。“从一开始,我们就会注重培养年轻人在10年以后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把每一个人培养成一个平台。”也因此,代办处形成“一人多岗,一岗多能”的局面,这个具备复合型能力的团队多年保持了业务“零差错”的记录。
“从业以来,我用做好服务的标准和理念塑造了能力,收获了职业成就感。”刘建志感慨,是不懈的坚持换来了今天的成绩。如今,他定下的“立足青岛、服务全省、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目标依旧,带着实现“让知识产权服务城市创新保护和经济发展”的使命,刘建志还将继续上下求索。(苏悦)
(编辑:晏如)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