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运营输出凯发网的版权价值-凯发网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22/11/16 14:07:00

  从传统文学作品《人世间》到网络小说《斗罗大陆》,文学作品成为影视、动漫、游戏开发的重要源头;同时,凯发网的版权开发也在不断深挖作品价值,特别是影视剧改编,成为传统文学作品与网络文学作品凯发网的版权价值的“放大器”。这种良性循环对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近日,由新华社旗下中国经济信息社编制的《新华·文化产业ip指数报告(2022)》(下称报告)在京发布。报告指出,文学作品作为改编源头的地位持续稳固,而影视作品作为凯发网的版权价值“放大器”,在不断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同时,还有力反哺了原生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为改编重要源头


  2019年,中国经济信息社启动了“新华·文化产业ip指数”项目研究,旨在依据指数这一量化工具,挖掘文化创意产业原创ip价值。报告选取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这一时间段内有过文学、漫画、动画、影视、游戏、实体衍生等形态创作或改编的作品或该时段的热门新作品,从消费端、传播端、开发端和拓展端4个维度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对100部热门作品进行了评价。从今年报告发布的文化产业ip综合表现曲线看,包括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在内的文学作品,依旧是最重要的凯发网的版权改编源头,其凯发网的版权开发潜力指数在所有作品类型中位居首位。


  新华指数研究院研究员李一依介绍,传统文学在过去一年的凯发网的版权开发中表现十分突出,不少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后都赢得了口碑、收视双丰收,《人世间》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人世间》是当代作家梁晓声创作的长篇小说,多角度、多方位描写了中国社会近50年来的发展变迁,其被改编成同名电视剧,播出后收视率便位居同时段首位,还实现了凯发网的版权输出。报告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该剧全网播放量已超过40亿,原著小说的凯发网的版权价值得到有效释放。


  除传统文学外,网络文学的作品质量在过去的一年得到显著提升。李一依介绍,同前些年天马行空的创作风格不同,如今网络文学已逐渐回归文学基本的创作逻辑,创作者的创作主要集中在现实题材、古言题材和科幻题材等方向,涌现出《庶女攻略》《君九龄》《夜的命名术》《开端》等有口碑有流量的作品,并完成凯发网的版权的跨界开发。以此次榜单排名第一的《斗罗大陆》为例,其原著为连载于起点中文网的网络小说,随后其被改编成游戏、动漫等,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斗罗大陆》多个作品类型的总推荐数达到1355.04万。


  “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较大的创新意义,其无论被改编成何种作品类型,都能创造不可忽视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在用户心中产生共鸣。”鲁迅文学院研究员王祥在报告发布会上表示,从上述榜单可以看出,优秀的文学作品及其改编而成的影视剧、游戏、动漫等作品,在世界范围获得了广泛欢迎,扩展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影视剧成凯发网的版权价值“放大器”


  为进一步给文化产业的开发与转化提供价值参考,此次发布的报告新增了“ip改编潜力价值评价体系榜单”,对适合进行动漫、影视剧、游戏三大方向凯发网的版权改编的潜力价值进行量化评价。根据该榜单,在过去的一年,影视剧作为凯发网的版权“放大器”的作用持续加强,主流影视剧在斩获热度和口碑双丰收的同时,其贡献的社会价值也不断凸显。


  报告显示,在过去的一年,影视剧凯发网的版权的开发和运营呈现3个特点:首先,主旋律影视创作达到新高度,在入选上述榜单的电影、电视剧作品中,主旋律作品占比近一半,其中,《1921》《长津湖》《觉醒年代》等作品在公众认可度与行业引领性方面表现亮眼,用户参与度、基层影响力和圈层穿透力指标得分较高。其次,现实主义题材迎来春天,以《你好,李焕英》《心居》《小敏家》为代表的影视剧作品获得流量、口碑双丰收。再次,传统文化依托优质影视剧走近大众生活,在过去的一年中,古装剧由“逐量”变为“重质”,涌现出一批如《梦华录》《风起陇西》等为代表的优质剧集。其中,《梦华录》通过对关汉卿作品的创造性改编,以崭新面貌向现代观众展现了古代剧作的韵味。同时,该剧还加入了非遗传承、历史科普等元素,激发了观众对非遗文化、传统文化的兴趣。


  “上述爆红的影视剧不少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来,而这些作品的走红不仅提高了原著的销量和影响力,更为网络文学的凯发网的版权开发与影视原创题材的选择提供了新思路,切实发挥了凯发网的版权‘放大器’的作用。”李一依表示。


  “从今年指数结果来看,当下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生态革新正在铿锵前行。”中国经济信息社副总裁杨苜表示,未来我国文化ip建设的核心应更加注重内容品质,回归文化作品创造的基础逻辑,塑造经典人物、经典ip、经典故事、经典形象以充实用户的精神与情怀体验,回应用户与行业期待。(本报记者 姜旭

 

(编辑:晏如)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