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力量,灿若繁星(地标篇)-凯发网

李静:集智聚力 汇聚英才之火

  引导学员放眼国际,全面了解地理标志国际法律制度;带领学员扎根本土,全年追踪地理标志特色案例……在暨南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研究员李静看来,培育高质量国际地理标志领军人才是她作为教师的职责与使命,也是她愿意为之奋斗终生的闪光事业。


  “首期人才培养计划即将结业,第二期计划的筹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回想起去年3月创立国际地理标志未来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下称人才计划)的场景,李静至今仍历历在目。“暨南大学地理标志研究团队策划创立全国首个全方位培育国际地理标志人才的计划,旨在打造一支具有国际视野、本土意识、理论基础、实践能力的地理标志专业人才队伍。”


  博采众长 探索特色模式


  “创立人才计划主要受到了法国的戴尔芬·玛丽·薇薇安和意大利的艾琳·卡波莉两位地理标志领域女性权威专家的启发,她们深耕亚洲,在培养地理标志人才方面贡献了诸多学术成果和实践智慧。”李静告诉记者,在我国地理标志领域国际合作交流日益增多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开展地理标志系统教育、向世界讲好中国地理标志故事成了她反复思考的重要命题。


  经过一年多的策划和大半年的论证,李静带领研究团队在去年年初推出了《国际地理标志未来领军人才培养计划(2022—2023)》,首期培养30名学员,由广东省各高等院校的本科生、研究生组成,通过专题讲座、自学研习、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帮助学员提升地理标志理论研究和实践能力。


  据了解,人才计划实行“学术导师 实践导师”双培养制,有针对性地邀请了来自暨南大学的4名学术导师和质量监控、标准化生产、司法维权、品牌运营等领域的14名实践导师,帮助学员完善地理标志专业知识储备和实践积累。


  “老师,我对地理标志维权案例比较研究感兴趣!”“老师,我想要参与起草地理标志产品地方标准!”学员们的学习热情让李静深受鼓舞。“为了充分激发学员的主观能动性,我们摸索出了综合培养和分组培养相结合的交叉培养模式,在集中学习的同时根据学员专业和特长制定个性化培养目标,进一步提升学员专业能力。”李静介绍,团队还创新培训形式,以线上线下混合培养的方式推动人才培养的便利化、科学化。


  扎根本土 深挖兴农潜力


  凤凰单丛茶、新会陈皮、肇庆裹蒸……说起广东省的特色地理标志产品,学员们便打开了话匣子,他们对产品品质特性、行业标准建设、产业发展等情况烂熟于心,俨然化身一个个“行业专家”。


  这主要得益于人才计划在实践中对本土地理标志产业的广泛关注。人才计划积极引导学员追踪关注“1 1 1”地理标志案例,即1个广东省内、1个全国范围内及1个国际地理标志案例,并创新性地设立了4个学习小组,分别从立法建议、评价标准、司法维权、品牌运营四大重点模块入手,深入挖掘全省乃至全国地理标志产业的发展潜力。其中,围绕广东省内地理标志案例,学员根据《广东省地理标志评价体系》,从法律、社会、文化、经济、环境等维度科学研判、深度分析,并通过实地考察、撰写报告等全程参与地理标志培育、申请、管理、运用等环节,以此增强对区域特色产业的认识,充分发挥地理标志富民兴农的带动作用。


  用岭南山野的薯莨和矿物河泥染整出的丝绸产品香云纱,以其精湛工艺和多元文化价值深受青睐,于2011年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8年,香云纱染整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案例梳理中,司法维权小组发现香云纱存在被他人抢注商标和侵权的情况。为此,我们联合专职律师、大学教授、小组学员等组建了地理标志维权公益项目,将香云纱作为重点服务案例,进一步维护地理标志品牌声誉。”李静介绍。


  点点微光,聚而成炬。“我们打算将第二期人才计划拓展到省外,不断扩大人才计划的辐射范围和影响力。”谈及未来发展,李静信心满满,“我们将着力推进‘领军’‘领航’‘领袖’三部曲,打造‘专业人才 行业协会 龙头企业’地理标志全生命周期,为服务我国地理标志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薛佩雯)


  梁倩娟:拥抱网络 特产“飞”出大山


  “我喜欢和农产品为伍,这几天,老乡们陆续给我们送来很多干货,很快就卖脱销了。”陇上庄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倩娟,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梁掌柜”,她通过直播带货,让众多地理标志农产品“飞”出大山,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金名片”。


  直播带货 “土特产”有新路


  陇南市徽县,位于甘肃省南部的秦巴山区,被群山环绕,风景宜人,但陇南绿茶、武都油橄榄、武都花椒、礼县苹果、徽县银杏等具有陇南特色的地理标志产品也因为大山的阻挡而鲜为人知。


  2013年,陇南市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吸引了众多“新农人”回乡创业,梁倩娟便是其中一员,她在家乡成立了网店“陇上庄园”,主要销售家乡的“土特产”。


  今年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多次提及农村电商,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建设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梁倩娟介绍,近年来,陇南市主动“拥抱”互联网,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让手机变为“新农具”,直播变为“新农活”,数据变为“新农资”,不仅销售了“土特产”,也让老百姓从电商产业链上谋生计,去年带动就业创业30万人。


  如今,梁倩娟的网店年销售额从当初的几万元逐渐增长到400多万元。“土特产”为何越卖越俏?地理标志发挥了大作用。近年来,陇南市大力发展地理标志产业,有效带动农户增收,走上致富之路。以武都油橄榄为例,武都区油橄榄基地种植面积已达51.6万亩,惠及4.5万农户、21万多人,适生区油橄榄人均收入2200元,综合产值达18.6亿元,对当地农民来说,油橄榄成了名副其实的“致富树”。


  “目前,甘肃省陇南市共有27个地理标志产品,陇南绿茶、武都油橄榄、武都花椒、礼县苹果等地理标志产品广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对于盘活‘土特产’资源和带动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梁倩娟介绍。


  加强推介 助力提质增效


  “发展地理标志产业,有助于实现农业产业化,以及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梁倩娟表示,地理标志作为区域品牌,本身具有很强的组织功能,可以将分散的农户聚集起来,按照统一的标准生产、加工,并采取统一的标识进行包装、销售,从而实现生产经营的产业化和规模化。此外,地理标志还可以让区域内的单个农户分享品牌利益,大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未来,如何让家乡“土特产”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梁倩娟建议,应加大推行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化生产力度,以保证产品质量。品质是农特产品的生命,唯有加大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应用,指导农民及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科学施肥、合理用药,按标准规范进行生产和管理,提高农业产业标准化发展水平,才能保证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


  “宣传推介是提升地理标志品牌的有效举措,应加强地理标志产品的宣传与推广,不断提升地理标志产品的知名度。”梁倩娟建议,在拓宽销售渠道方面,应支持有市场竞争力、经营能力强、产品质量好的农业龙头企业、品牌企业在省外主销区建设特色农产品营销店,让地理标志产品快速销往全国各地,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对于未来的直播带货之路,梁倩娟还有更多的思考。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联合开展了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农村青年主播”培育工作,目的是培养一批掌握短视频和直播“新农技”,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和宣传推广乡村发展的“农村青年主播”。“地方政府应进一步支持和鼓励农村电商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直播电商应进一步提升供应链水平,让优质产品、优质主播获得更多流量与扶持。”梁倩娟建议。


  从一罐油泼辣子起家,“梁掌柜”网店的“土特产”越来越丰富。如今,这些源自田间地头的农产品逐步走进各大商超、网店,被端上各地食客的餐桌,驶入产业化发展的快车道。面向未来,地理标志将释放更多发展潜力,为农民致富找门路,为乡村振兴开新路。(本报记者 冯 飞


  孙明香:擦亮“名片” 问计千山万水


  走进田间地头查看龙山小米长势情况,坐在镜头前直播推介平阴玫瑰,组织地理标志企业参加展会……对山东省地理标志产业协会会长孙明香来说,“让世界爱上山东产”是一个矢志不渝的目标。


  “近年来,山东地理标志产业向好发展,逐渐向质量强省转变。以前地理标志产品从田间地头走出来后直接推向市场,如今它们身穿‘品牌’外衣,变身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品,在助力乡村振兴和推动地方特色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孙明香说。


  搭建平台 服务产业振兴


  “每到四月份,人们翘首以盼的仁风西瓜就上市了。我记得有一年这种西瓜上市不到半个月就被订购一空。”孙明香介绍,仁风西瓜肉质脆而多汁,但此前由于品牌不够响亮,一直没能打开销路。为此,协会不断加强宣传推介,帮助地理标志品牌开展视觉标识的征集,统一规范种植标准,保障西瓜的独特品质,最终让农民种好瓜、卖好价,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致富。


  孙明香认为,地理标志工作者需要做的不仅仅是申请、注册相关工作,更需帮助地理标志拂去灰尘,叫响品牌,将其送到消费者的面前。为了让山东地理标志产品“走出去”,孙明香带领协会实践了很多好点子。“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上,协会请来山东快书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绎,将山东地理标志产品巧妙地推介给全国人民。我们还以地理标志产品为主题,将地理标志文化融入到笔墨丹青之中,创作出一幅幅精美的国画,不断创新形式推广山东地理标志产品,让更多人爱上‘山东产’。”孙明香介绍。


  “产业是地理标志腾飞的翅膀。山东省是农业大省,地理标志产品丰富,形成了小产品带动大产业的模式。例如,平阴玫瑰自从走上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当地现在已经开发出玫瑰茶、玫瑰化妆品、玫瑰精油等百余个产品,初步打造了医药、化工、香料等玫瑰系列产品产业链。”提起山东地理标志,孙明香如数家珍。在章丘,孙明香带领协会亲自实践,流转了545亩土地,建立了龙山小米种植示范基地,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运用、品牌发展基础上,凝聚各方力量,整合资源,精心打造产业化、品牌化示范效应。谈及今后如何更好利用山东的资源禀赋,她认为,唯有坚持走产业振兴的道路。


  促进交流 推动抱团发展


  近些年,孙明香致力于推动各省地理标志实现“抱团”发展,互相借鉴先进经验。


  黄河流域地理标志产业联盟成立后,一直致力于助力沿黄九省地理标志产品协同发展、有效流通,孙明香作为联盟主席,经过长期的实地走访调查,脚步早已遍布全国各地。


  “我在甘肃临夏看到当地有很多优秀地方产品有待开发挖掘,好比埋藏在乡野间的璀璨明珠。”孙明香表示,将通过协会的力量引导更多的会员到甘肃考察,促进两省之间地理标志产业发展的进一步交流。“目前已经有一些山东企业在临夏做产业延伸,例如临沂平邑的金银花产业已经在临夏落地。”孙明香介绍说,她带着项目来到甘肃,与当地签订合作协议,助力甘肃地理标志产品的挖掘、保护,形成产业链延伸,引导甘肃的优秀产品“走出去”,并与山东的优秀产品形成合力,让地理标志产品真正助力乡村振兴。


  在济南市济南西站东广场,有一座形似酒樽的高大建筑,这里就是中国地理标志大厦。孙明香告诉记者,建设中国地理标志大厦是协会今年的一个重要工作任务。“这里将成为追溯地理标志历史、普及地理标志文化、展示地理标志品牌、开展地理标志科研、带动地理标志旅游的公共服务基地,促进地理标志产品交易、文旅、教育、科研、金融、展销相结合。”孙明香介绍。


  “打造产品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的发展高地,树立山东地理标志整体品牌形象依然任重道远。”孙明香表示,她将坚持在打造地理标志“齐鲁样板”、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的道路继续上下求索。(苏 悦)

 

(编辑:晏如)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