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盘活专利 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凯发网

  梳理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


  高校和科研机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利转化运用的重要力量。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方案》,从盘活存量和做优增量两方面发力,在与企业有效对接的基础上引导高校和科研机构形成更多符合产业需要的高价值专利。


  全国各地相关部门积极落实盘点任务,督促一批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率先完成存量专利盘点,并总结盘点经验,树立工作典型。截至4月7日,高校和科研机构已完成60余万件专利的盘点工作,其中登记进入转化资源库的专利达到40余万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绝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而是必须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高校院所作为科技创新的一支主力军,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牵引、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承载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使命,力争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转变思想认识,以加强转化为目的全面启动专利盘活。高校院所作为专利申请的重要力量,应该认识到存量专利盘点及转化运用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应该梳理制定可实施的盘点方案,实现未转化的有效专利盘点全覆盖。高校要加速专利转化,首先要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完善专利培育与运营方案,拓宽专利技术供给渠道,推进专利供需精准对接;其次要深刻理解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是从生产实践中来到生产实践中去,发挥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实施有组织的成果转化;最后要实现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的高效匹配,努力促进高校专利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精准对接供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做优专利增量。目前我国积累了一大批专利,但是存在专利多而不优、大而不强的问题。高校院所必须准确把握国家和社会的真正需求,从源头上提升专利申请质量,做优专利增量,才能从根本上盘活专利存量,做到新增一批、转化一批,避免“前清后欠”。此外,应该推动加快实施以产业化前景分析为核心的专利申请前评估机制,促进重大项目知识产权成果披露。高校院所只有秉持“从源头抓起”的专利申请理念,推动实现高价值专利成果转化落地,并探索构建高校高价值专利培育和转化运用新模式和新机制,才能减少“沉睡专利”数量。此外,高校科研人员还应多深入产业一线学习交流,加强校企合作,以便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为专利转化运用打好基础。


  突破制度瓶颈,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核心推动成果转化。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的相关政策为促进高校创新成果转化提供了保障,各高校院所应以此为契机,提前谋划并快速响应,构建产教融合全链条科技创新生态。


  笔者所在的西安交通大学通过实施“6352”工程汇聚科技创新资源,建立“1121”模式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初步建立了以国家重大科研平台等为主的创新策源圈层、以校企联合成果转化中心等为主的产教融合圈层、以科技产业孵化园等为主的产业培育圈层,形成了特色鲜明、经验鲜活的“一港模式”。高校院所技术创新必须切切实实地围绕产业需求和应用展开,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发挥最大价值。当前我国有效专利实施率偏低,既有科技成果“多而不精”、研究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等原因,也有缺乏成果转化专业团队、对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把控不足导致高校成果供给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偏差等原因。高校院所应组建职业化科技经纪人团队,着力提升科技成果运营转化能力;应持续推进专利开放许可工作,进一步扩大专利开放许可库,挑选更多高价值专利入库,以满足市场需求;应继续推进产教融合工作,打通创新堵点难点,提升专利运营管理水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方案》提出加快建立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专利创造和运用机制,这对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具有重要意义。高校院所应全面启动存量专利盘点工作,按照“边盘点、边推广、边转化”的工作思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质生产力。(陈娟 马小丽 陈娟系西安交通大学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马小丽系西安交通大学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知识产权管理负责人)



  (编辑:梁艳超)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