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建模 重现古迹风采-凯发网

  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几经劫难后,如今只留下些许断壁残垣。作为我国园林的一处瑰宝,如何让后人重新领略其往日风采,“重建”圆明园,对传统文化的世代相传意义重大。


  依靠数字化科技,清华大学教授郭黛姮率领的研究团队历经15年,终于利用数字技术“重建”圆明园。据了解,研究团队利用三维建模等技术,使圆明园遗址的90%已完成数字化复原。长期以来,人们只能通过残存的圆明园旧图和文字记载想像园林全貌。如今,人们可以透过虚拟世界,一睹圆明园曾经的风采。


  “数字圆明园”项目将三维建模、增强现实技术等与传统建筑技术相融合,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恢复”圆明园原貌。为了保证历史精准度,研究人员在参考考古发掘信息和文献资料的同时,还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结合无人机高精度航拍和三维激光扫描仪等先进手段,记录圆明园地理环境。通过仔细描绘建筑模型的线条图,对遗址现场发现的残损石构件进行虚拟拼接,对古代彩画进行复原。目前,该团队已完成了圆明园90%的数字化复原工作,包括2000座数字建筑模型、41个圆明园景区、128个时空单元的复原研究。尽管各园区、建筑的复原程度不一,精细程度有所不同,但数字化研究成果已经提供了一大批圆明园的平面图像和立体影像。


  据了解,截至2015年7月,我国三维建模相关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约为1200件,这些专利申请的技术内容涉及计算机3d建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如今,一款圆明园数字导览系统软件已经投入使用。可以说,正是借助强大的数字技术,昔日的琼楼玉宇方能重现在人们眼前,让中华文明在数字世界中源远流长。 (陈 婕)
 

(编辑:汪诚)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