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标准里程碑 掌握竞争话语权-凯发网

   近日,由中国提出的首个知识产权管理新国际标准提案《创新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指南》(下称《指南》)获得国际标准化组织创新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so/tc279)批准立项。“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首次将知识产权管理理念纳入现有创新管理国际标准体系的重大决定。”中国科学院大学法律与知识产权系主任李顺德向本报记者表示,《指南》国际标准将促进知识产权在创新过程管理中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并对在全球范围整合优化创新过程管理产生深远影响。

 

  提出国际标准提案 输出中国理念

 

  “该项国际标准立项,标志着基于创新管理全过程的知识产权管理国际标准制定工作正式启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是支撑创新的关键,同时也是提升竞争力的引擎。《指南》旨在从战略层面和操作层面解决知识产权管理的标准化问题,借此强化中小企业和其他创新型实体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为其提供知识产权管理工具和方法。

 

  据介绍,《指南》是由全国知识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称知标委)组织国内创新管理、知识产权领域权威专家共同研究提出的一项国际标准提案。作为我国知识管理标准专业技术委员会,知标委于2014年12月经国家标准委批准成立,负责制修订知识产权、传统知识、组织知识等领域的国家标准,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归口管理和业务指导;同时,还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79的国内技术对口工作。

 

  “之所以制定《指南》,是因为就目前iso/tc279标准化体系框架而言,未能从制度层面实现知识产权和创新管理全过程的全面融合,对知识产权工作的定位较低、范围偏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谈到,2015年9月,在爱尔兰召开的iso/tc279第三次年会上,中国首次提出了研究该《指南》新国际标准提案的构想,并获得与会各国代表的高度认可和一致同意。

 

  2016年9月,iso/tc279第四次年会上,中国再次提出研究制定该《指南》新国际标准提案的建议,得到了全体与会成员的大力支持。前后历经一年半时间,经过iso/tc279成员的多次研究讨论并投票通过,《指南》终于获得批准立项。

 

  “此项标准化工作,对中国知识产权管理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意义非凡,象征着中国在核心领域的国际管理标准的舞台不再只是被动跟随或局部参与,而是全面主动地主导标准的整体设计,向世界输出中国的知识产权管理理念与实践。”李顺德认为。

 

  优化知识产权管理 参与全球竞争

 

  知识产权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支撑,而标准是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曾几何时,我国一些产业曾因国际标准的缺失而付出了昂贵的代价,教训深刻。在移动通信领域,我国于1994年开始采用由欧洲企业主导的gsm移动通信国际标准,不到10年时间,中国企业花费在移动通信设备上的投资几乎都为主导标准的企业交了“学费”。

 

  2016年,我国实现了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双双突破100万件的好成绩,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6年位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专利信息利用、预警分析、质押融资、评估交易、许可运营等知识产权业务快速推进。面对这样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迫切需要积极探索,充分运用标准化的工作手段,规范和持续优化知识产权管理,从而有效提升创新发展层次和效率。

 

  “制定《指南》,不仅是中国适应全球一体化创新发展的需要,也是出于我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内在需求。”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持续对外开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我国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国际标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在这种形势下,我国要参与全球竞争,必须顺应国际发展大势,从国内发展的现实状况和整体需求出发,在创新管理体系内构建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体系,努力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拥有话语权。

 

  “这是中国参与知识产权领域国际标准制定迈出的第一步。”李顺德表示,制定《指南》必将在中国由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转变中写下浓墨重彩的新篇章。(本报记者 赵建国 通讯员 马励)

 

 

(编辑:蒋朔)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
网站地图